成功案例

CASES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信息化平台 - 天元


项目背景


综合气象业务运行信息化平台自2018年初开始筹备,5月形成实施方案上报观测司,同时开始进行需求调研,7月完成设计,8月进行开发工作。10月份实施方案批复后根据意见调整开发内容,历经3个月开发时间,于11月形成初版系统。经过各省试用,根据省台专家意见不断完善系统,于2019年4月基本完成,并进入试运行准备,6月在湖南进行省级业务试运行,后根据试运行中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完善调整,于9月正式封版,并开展全国培训。


系统特色


一张图


一张图看全貌,全国设备总体运行情况


一张表


一张表看细节,8类设备各自指标


全评估

融合40余种评估算法进行保障管理


全设备

覆盖8类常规观测设备


一条线

覆盖全生命周期一条线管理



01.jpg


项目成果


集约统一的业务信息化平台

基于统一的技术架构和数据库设计,平台实现了用户权限、基础数据的统一,为综合观测业务及管理人员应用提供统一的入口,实现统一门户与业务协同,通过各类观测数据、业务数据的汇集和数据联动,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和业务全链条监控管理。


融合规范,建立标准

平台建设过程中,为保障平台的顺利运行与业务的顺畅推进,建立一整套基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实现技术、业务和管理过程的融合。


微服务、现实增强等技术应用

广泛吸纳当前主流的信息技术和算法,如微服务、VR/AR等,与观测业务应用场景相结合开发功能,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展示度及业务实现效率。


实现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评估要求

按照观测司下发的《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在平台中建立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八大类气象观测研发包括数据传输、数据质量、设备运行、维修保障和环境评估5大类10小类评估指标。



实现效益


业务效益-标准、全面、直观、智能、移动

平台集成了装备运行保障实时业务功能,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业务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了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客观、快捷、全面地掌握所辖范围内观测设备的运行与保障情况,平台能够快速、及时、准确的面向各级业务管理和技术保障人员自动推送客观的运行保障信息。平台应用AR、VR、三维建模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以及移动终端APP的开发和应用增强了保障业务智能化水平,可以大幅提高运行保障业务效率,提升装备稳定运行能力。


经济效益-集约、共享、减重

平台技术架构可以支撑信息技术与扩展,方便平台的持续完善和良性发展,避免简单重复投资。平台继承和整合现有观测各业务系统功能,实现国家级部署,国省市县及社会化单位的多级应用,集约化设计理念在满足系统稳定运行和实现业务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节约经费,同时平台功能对省级本地化应用的支撑能力扩展,可以有效减少省级业务系统重复建设,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